民事大法庭裁定(最高法院 109 年度台抗大字第 94 號)
【大法庭裁定專區】
#強制執行法 #分配表異議之訴 #10日內
一、 今日分享:民事大法庭裁定(最高法院 109 年度台抗大字第 94 號)
二、 適合服用者:考試科目中有考民事法(含民法、民訴)的考生、想持續吸收新知但又很忙的實務工作者、認真向學的法律系學生、沒什麼特別需求就是純粹喜歡法律的人。
三、簡要整理:
1. 爭點:執行債權人甲於分配期日1 日前,具狀向執行法院對分配表聲明異議,並表明原分配表之不當及應如何變更,分配期日無人到場,執行法院亦未更正分配表。嗣甲未於分配期日起10日內向執行法院為起訴之證明,應否視為撤回其異議之聲明?
2. 結論:採肯定說。分配期日無人到場,執行法院亦未更正分配表時,該異議人如未於分配期日起10日內向執行法院為起訴之證明,應視為撤回其異議之聲明。
3. 理由:
A. 債權人或債務人對分配表不服者,應於分配期日1日前提異議(強執39),提出異議後,異議若未終結者,該異議人應於分配期日起10日內向執行法院提出已提分配表異議之訴的證明,否則視為撤回異議。
B. 所謂「異議未終結」是指:執行法院未更正分配表(執行法院不認為該異議正當;或執行法院認為該異議正當但到場之債務人、有利害關係之他債權人為反對之陳述),該異議即未終結。
C. 異議人既已聲明異議,自應於分配期日到場或於期日後聲請閱卷,以明須否提起分配表異議之訴及起訴之對象,倘捨此不為,應自負其責。執行法院無於該條規定外,更行通知聲明異議者之義務。故10日的起算點仍應依強執41第3項規定,自分配期日起算,不因異議人於分配期日是否到場而有異,該規定亦難認有法律漏洞,無為目的性限縮之必要。
4. 附錄:
強制執行法第39條第1項:「債權人或債務人對於分配表所載各債權人之債權或分配金額有不同意者,應於分配期日一日前,向執行法院提出書狀,聲明異議。」
第40條第1項:「執行法院對於前條之異議認為正當,而到場之債務人及有利害關係之他債權人不為反對之陳述或同意者,應即更正分配表而為分配。」
第41條第1、3項:「異議未終結者,為異議之債權人或債務人,得向執行法院對為反對陳述之債權人或債務人提起分配表異議之訴。但異議人已依同一事由就有爭執之債權先行提起其他訴訟者,毋庸再行起訴,執行法院應依該確定判決實行分配。聲明異議人未於分配期日起十日內向執行法院為前二項起訴之證明者,視為撤回其異議之聲明;經證明者,該債權應受分配之金額,應行提存。」
四、談主的提醒:
這次大法庭裁定的爭點是強制執行法中的分配表異議,雖然強執不是國考的熱門考科,但是在實務上卻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畢竟打贏官司只是手段,最終結果還是要把錢要回來,而要不要的回來就是看執行了。因此多補充執行法的觀念是很有實益的,也有利於日後的實務工作。這個裁定簡單來說就是:法院未更正分配表,那異議就不算終結,異議未終結的話,異議人就要在分配期日10日內提出已提起分配表異議之訴的證明,不然異議就會被視為撤回(若他早就根據同一事由對該筆爭議的債權提起其他訴訟,那就不用再提分配表異議之訴),且這個分配期日起算10日不因異議人有無到場而不同,執行處也沒有通知異議人的義務。
在此,談主想補充幾個本件大法庭沒講到,但也有關分配表異議的幾個爭點:
★強執第41條第3項的「十日」為法定不變期間,一經遲誤即發生失權之效果,自無補正之問題。(最高法院100年台抗字第867號民事裁判)
★異議終結之情形:更正分配表而為分配,始謂終結。
1. 執行法院認為正當,且債務人及有利害關係之他債權人均到場,且均不反對(或同意)→更正分配表而為分配
2. 執行法院認為正當,且債務人及有利害關係之他債權人部分到場,且均不反對(或同意),且法院更正分配表並對未到場者為送達後,未到場者沒有反對→更正分配表而為分配
3. 執行法院認為正當,但債務人及有利害關係之他債權人均未到場,法院更正分配表並對未到場者為送達後,未到場者沒有反對→更正分配表而為分配
4. 執行法院認為非正當,但債務人及有利害關係之他債權人均到場,且均不反對(或同意)→更正分配表而為分配
